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,平安证券王维逸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,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8.27%,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84.52亿,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52.3。
今年,是刘虹第五次征战奥运。
这一次,她带着伤病上场,以1小时31分24秒第21名的成绩达成女子20公里竞走的完赛目标,比冠军杨家玉慢了5分30秒。当迈过特罗卡德罗广场上的拱门后,她转身向赛道深深鞠躬。
这一鞠躬,饱含着这位奥运“五朝元老”、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参赛年纪最大的运动员,对自己的感谢和对竞技体育精神的崇敬。
2024年8月,刘虹在巴黎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。新华社发
37岁的“竞走女王”刘虹,经历过太多的历史时刻。她曾拿下竞走“大满贯”,包揽田径最高级别世界大赛奥运会、世锦赛和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金牌,获得多枚亚运会金牌,并打破了世界纪录;在抵达“顶峰”时却选择退役,给人生按下重启键;在生下女儿后决定复出,迅速恢复状态,在2019年打破女子5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……
两个多月前,刘虹回到了深圳。再往前推几天,她刚刚携手王凯华在2024年全国竞走锦标赛中,拿下混合接力比赛金牌。
在这个上午,她回忆起2002年11月从江西来到深圳的那天。那是她职业体育生涯的开始之日,身穿厚棉衣的她下火车那一刻,被“湿热”震撼。那时的她未承想,这股“热气”带来的磨砺,会为后来自己的一系列胜利埋下伏笔。
回望运动生涯,深圳这座城市是刘虹绕不开的。她认为,这座以奋斗为底色的城市,可以让人有无限的可能。“这里节奏快、高手多,身边人的目标是省运会冠军,我也想拼一拼。获得省运会冠军后,我的目标又是全国冠军,直到加入国家队。深圳的训练经历让我更有自信和底气。”
这次回来深圳,刘虹夫妇准备好好安顿下来,和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一起,开启生活新阶段,同时备战明年在大湾区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。对如今的刘虹来说,生活仍然像竞走,但不再只有输与赢,20公里、35公里、50公里……两腿交替向前,任何时间都不得双脚同时离地,“也许有一天,运动生涯会终止,人生是会一直继续的”。
刘虹:生活仍像竞走,但不再只有输与赢
“五朝元老”的苦涩酸甜
最初,刘虹没有想过参加这届奥运会。
2018年产后复出时她31岁,只想能参加上东京奥运会。但3年又3年,她的状态仍然很好。东京奥运会夺得女子竞走20公里铜牌后,刘虹进行了一年调整,随后的田径世锦赛、亚运会和世界杯等重要比赛,她都没有落下。“每场比赛都有自己的成果,都完成了想要挑战的小目标。”
就这样,机会再次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,刘虹拿到了巴黎奥运女子竞走20公里、马拉松竞走男女混合接力两项资格。“一届奥运会参加两个项目,这对我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。”
由于备战过程中的频繁比赛,刘虹大腿肌肉损伤,女子竞走20公里项目是使用止痛药上场的。夺冠的任务落到了28岁的杨家玉身上,她也不负众望,拿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奥运冠军,与偶像刘虹一样实现竞走“大满贯”。
这场比赛后,一张照片在社交媒体刷屏:埃菲尔铁塔下,刘虹和杨家玉并肩而行,两人笑着完成了中国女子竞走的“接力”。
埃菲尔铁塔下,刘虹和杨家玉并肩而行。图源:网络
遗憾吗?刘虹却反问,“竞技体育的魅力不就在于不断挑战自我、超越自我吗?”那输赢就不重要了吗?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刘虹都将获得奖牌作为竞技体育的最终意义。
指针拨回到2008年,北京奥运会是刘虹梦开始的地方。21岁的她和对手相差5秒,排名第四,距离奥运奖牌仅一步之遥。
“离领奖台越近就越渴望站在领奖台上。”刘虹回忆,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,脑子里只有尽力“在家门口”创造好成绩的念头。
虽然最后和奖牌擦肩而过,但也让她看到了希望,于是,在接下来的四年中,刘虹全力备战,向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奖牌发起冲击。
然而,命运总是弄人。被视作“夺冠热门”的刘虹在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中以1小时26分完赛,位列第四,再次与奥运奖牌失之交臂。尽管之后因俄罗斯选手被剥夺奖牌而递补获得银牌,但这对当时的刘虹而言,仍是一次沉重打击。
“2008年的第四名和2012年的第四名,虽然结果相同,但是付出的心血不同。当时,我非常灰心。我认为自己具备冠军的实力,但由于战术失误导致没能站上领奖台。”当时,25岁的刘虹,身体正处在黄金期,但4年之后的状态是未知的,“当时想,或许是命运的安排,我可能没有机会获得奥运冠军”。
在刘虹萌生退役想法之时,外教达米拉诺拉了她一把,鼓励她再坚持四年。达米拉诺认为刘虹已经具备世界顶尖水平,希望能将她带到里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。
2016年,刘虹如约站在了里约奥运会的赛场。“那一刻,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——你站在赛场上就是最强,别人会惧怕你,你应该有自信和实力。”
最终,刘虹在最后20米绝杀冈萨雷斯,以1小时28分35秒的成绩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。“最后那么短的距离才决出胜负,非常考验人的意志。我用了两届奥运会的失利和10多年的沉淀才造就了最后20米的决胜。”
2016年8月,刘虹(左)在最后20米绝杀墨西哥选手冈萨雷斯,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。 新华社发
如今,在五征奥运的刘虹眼中,输赢依然重要。但只要能站在赛场上,就足够了不起了,“代表国家站在赛场上争夺荣誉,这本身就是奥运精神的体现”。
一度退役重新寻找方向
2016年夺得里约奥运会竞走冠军后,刘虹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“大满贯”。她忽然觉得,支撑自己高强度训练的动力,被抽走了。
这一年,刘虹29岁。之前做运动员十几年,唯一的目标就是夺冠。
那时,每场比赛都是巨大的压力。对刘虹来说,输赢与荣誉不仅属于自己,背后有很多人、有整个团队,“他们一样抛家舍业,形影不离地伴随运动员”。当自己的水平越高,别人给的期待就越多,自己就必须朝着冠军努力。巨大的压力,让刘虹从赛前一两周开始就经常失眠。
“不能再这样下去了。”2016年8月,刘虹决定退役。
过去,训练有明确的时间表、吃饭有固定食谱、睡觉按固定时间,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人托底,被安排得妥妥当当。突然脱离这个角色,刘虹很不适应,“我不知道怎么做饭、怎么和人交往、怎么使用电脑,甚至很多生活常识都不了解。”她常常宅在家里玩手机,吃什么、做什么,都没有计划。
那时,爱人刘学在外担任跑步教练,他问刘虹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要不要去感受一下?
彼时,马拉松热正在国内蔓延。曾经报名时间长达大半年,还要动员群众参赛的马拉松,到2016年却经常出现平均4个人抢1个名额的情况。
2024深圳马拉松。南方+记者 鲁力 摄
一开始,刘虹很不理解大众对体育的热爱。“换做是我,有时间就想躺下休息,为什么要去跑步?”但架不住爱人的怂恿,她试着跑起来。
退役后的第一年,刘虹在聚光灯外悄悄地留下了许多记录——2017年无锡马拉松、2018年首届河间诗经马拉松、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……
聊起崇礼那次越野,刘虹说:“那一路非常有趣,爬山时要考虑高度和周围环境的变化,一路的打卡点和补给点各有特色。”离开竞走的世界后,她在另一项赛事里找回了运动的快乐。
“当不再有追求目标的心态,比赛之外的东西才能被充分感受。”这是刘虹的新发现。比如,有些人上场跑马是为了晒精心准备的运动装备,有些人是为了体验马拉松沿途的补给,有些人是为了感受现场的氛围。
参与跑马、越野的过程中,刘虹也交到不少朋友,其中有工作繁忙的白领,也有一些领域的精英。“他们在完成自己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后,还能去冲击一项很难的目标,非常了不起。”
这段经历,也为刘虹后来的复出埋下了伏笔。“他们与现在的我是相同的。”刘虹说,曾经她认为,训练之外不可能再做其他事情了。
可是,生活就像马拉松和竞走,当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,向前就好了。“我为何无法完成自己喜欢的事?兼顾孩子、家庭和团队,这是我的新目标。”
“想要的生活”在召唤她
除了跑步,退役后的这两年,刘虹和爱人还一起走过了很多地方。
他们跨越省界、国界,去见以前的队友和朋友。其中,不少地方都曾印上过刘虹的足迹,但过去因为埋头比赛,她从未有心情和时间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身体在路上,刘虹也在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。
运动员退役后,选择并不多。周围的前辈和队友,要么去当老师,要么去当教练,要么去坐办公室。当老师,会受到学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;当教练,从十几岁的小运动员开始带,会影响一个年轻人的为人处世、生活技能甚至人生观价值观,刘虹觉得自己很难承担这个责任;坐办公室,要接受做基层工作的心理落差。
“这些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。”她曾羡慕过有跨度的人生,但始终下不定决心。那段时间,刘虹身边很多人告诉她,该要小孩了。她也自然而然地怀了孕。
2017年9月,全运会在天津举办。她挺着7个月的孕肚观战,看着熟悉的赛道和队友,听着熟悉的发令枪响,她越来越把自己代入,手脚仿佛感受到召唤。
刘虹发现自己还是想走,想赢。
但那时,她的身体状态并不好。很多人以为,运动员身体素质好,怀孕生产会很顺利,但刘虹说,不一定。
怀孕后,刘虹没有刻意控制饮食,再加上运动量骤减,体重增长飞快,从90多斤胖到了将近150斤。尤其在孕期七八个月的时候,胎儿生长速度特别快。产检时,医生建议她,需要多运动,每天走五六公里,消耗多余的能量,不然孩子太大生不出来。然而,专业运动员的代谢异于常人。对刘虹而言,一天走10公里都没有太大的消耗,只能靠饿肚子来控制体重。
为了顺利生产,刘虹根据医嘱,从37周开始在家爬楼梯。她回忆:“也是运气不好,刚好在周五晚上爬楼羊水破了,半夜12点去了急诊。”由于周末期间医生多次换班,反复向医生描述感受的过程,让她对于生产的恐惧也在被放大。
从凌晨到第二天下午,刘虹两天两夜没能合眼。因为实在没办法顺产,她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剖腹产。2017年11月下旬,在北京凛冽的冬意中,刘虹终于诞下一个可爱的女儿。
刘虹和刚满月的女儿。资料图片
决定复出后,刘虹听到了很多声音,有鼓励的,也有怀疑的。
有人说,生完孩子年龄这么大了,安安稳稳不好吗,总不能一辈子干竞走吧?也有人揣度,是不是想借着以前的荣誉和资本,再在这个行业混几年、占些资源的便宜。长辈也不看好这个决定,婆婆劝她,生完小孩,体力恢复到从前是不可能的,你这样搞,会一场空嘛。
刘虹没太在意这些声音。她和刘学考虑的是,不想重复已有过的成功。“多复制一块金牌、多创造一次纪录,对我没有很大的吸引力。”重要的是,找到新的目标,以及享受运动的快乐。
还有,如何既能回到赛场,又让孩子在拥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成长。
带娃训练打破世界纪录
近年来,女运动员产后复出的案例越来越多,比如柔道妈妈冼东妹复出后再夺奥运金牌,但是她们大都选择回到之前“不自由”的封闭式训练。
刘虹不这样想,“作为母亲,我应该把她带在身边,然后再去追求自己的事业”。
这是一场带娃上班的“复出实验”,也是刘虹的新目标,“我想成为中国第一个这样做的运动员,给后面的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”。
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,刘虹(右一)与丈夫孩子在法国埃菲尔铁塔下合影。受访者供图
首先从重建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开始。
生孩子的过程让刘虹的身体“散了架”,不仅身材变胖、骨盆松弛、激素失衡,还出现了严重的腹直肌和耻骨联合的分离,一个简单的内收腿动作都很难完成。
而竞走的难点,又在于其技术要求,步幅自然、宽大、频率快,任何时间都不得双脚同时离地。这对动作的幅度和身体的力量都有一定的要求。
刘虹选择先练瑜伽,让身体机能和体态逐渐恢复到从前。一周三四次,连续三四个月,她泡在瑜伽课里。为了监测身体的变化,刘虹从国内外自费购入了许多设备。看着自己肌肉含量增加,她又逐步增加了力量训练。
刘虹的复出,也离不开另一半的支持。爱人刘学既是教练,又是后勤。“他本身是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的,曾在国家队担任过几年队医,之后又转向教练。我俩家庭和训练都能兼顾,是配合得很好的夫妻团队。”
利用健身房、公园等场地,以及自己与爱人的专业知识,一套系统的训练环境和方法被建立起来。
在生活上,最开始,刘虹也和大多数新手妈妈一样,经常焦虑。女儿半岁时经常生病,她要整夜陪床照顾,因此训练计划常常被打乱。“有了孩子后,每天只能训练2到3个小时,和过去相比少得可怜。”
怎么办?不同于专业集训,独立训练更灵活,也可以更有针对性。通过增加对自己的了解,刘虹针对自己的不足,筛选有效的方法,让训练更直接、更有针对性。“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试错和积累,所以精神上会更投入,虽然训练量只有原先的一半,但我仍能达到差不多的训练效果。”
2019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世锦赛50公里选拔赛,是刘虹复出后的第一场重大赛事。这一战,她一举打破女子5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,成为世界上首位走进4小时的女运动员。
2019年3月,刘虹打破5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。新华社发
同年的多哈世锦赛,她又夺得了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。“多哈比深圳热多了,很多运动员并未遇到过这种高温情况,甚至很多人弃赛。”但深圳常年如此,所以当时的刘虹在心理上有绝对的优势,多年的“高温训练”厚积薄发,她用实力宣告“王者归来”。
一系列好成绩,让“妈妈运动员”刘虹再次被许多人看到,给了国内许多女性运动员以鼓舞,她们开始相信运动员产后可以回到赛场、可以恢复原本的竞技水平。她的经历还鼓舞了许多普通人,年龄与生育不是女性的限制,家庭也不是她们职业的终点。
现在,刘虹的生活“定”了下来。
一家人搬回深圳定居,女儿上了小学,她则去深圳市职业体育管理中心工作,同时仍在坚持训练。
“运动员只是我们的一种身份,在为人父母方面,我们与大家相同。”在刘虹看来,自己仍然正当年,状态很好,“我常常和女儿说,妈妈和你一块儿学习,一起进步”。
“深圳这座以奋斗为底色的城市可以让人长得更高,有无限的可能长成参天大树。”回想起刚来到深圳的境遇,三个月试训,通过留下,不通过则离开,她希望自己可以留下。于是,从留下来的小目标,到省运会冠军、全国冠军,再到世界冠军,刘虹的目标逐步向上攀升,深圳平台的赋能也让她拥有更加远大的目标,攀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,“这也正是深圳这座奋斗之城的魅力所在”。
2008年8月,刘虹作为北京2008残奥会火炬传递深圳站的第一棒。资料图片
如今,深圳这座“千园之城”给了刘虹许多帮助。搬进新家的一两个月,刘虹马不停蹄地探索周围的公园和健身房,物色合适的训练场所。“随处可见的公园、健身房、按摩店,可以满足我目前所需的训练条件和其他要求。”
对于明年的第十五届全运会,刘虹更是期待满满,如今正全力备战。
编者按:
竞技体育,往往与“奇迹”这个词紧密相连。但在那些视体育为生命的人眼中,“奇迹”往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。当观众用一场场胜负标记他们的人生,他们也在用自己的光芒指引着人生路上迷茫的人们。
明年11月,粤港澳大湾区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。以此为契机,本报拟推出“闪光的背后”系列报道,采访已在各自领域取得“大满贯”的广东运动健儿,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选择的勇气、坚持的理由、爱国的热忱,为读者带来温暖人心的力量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曾南希 郭悦 见习记者 陈欣妤
视频:胡瑞 曾南希 王玮
策划:甘雪明 王会赟
统筹:何雪峰
海报:张芬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